2025年8月10日,为期三天的联合国赴华项目“2025中国文化行·黄山之旅”圆满结束。自2004年起,联合国语言中心每年组织纽约总部、日内瓦、维也纳及亚太等驻地的外交官、工作人员以及联合国下辖国际组织官员来华参与联合国赴华培训项目。本次黄山之旅由奥林匹克文化促进会、联合国赴华语言培训团、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黄山市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联合会共同组织,并得到黄山市人民政府、黄山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大力支持。活动不仅为联合国代表团成员提供了难忘的中国文化深度体验,也为黄山这座“双世遗”之城搭建了与世界对话的新平台,更展现了合作推动文明交流的积极范例。

盛大开幕:架设文明对话桥梁
在8月8日举行的欢迎晚宴暨开幕式上,黄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力代表市委、市政府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联合国培训团成员及嘉宾。刘力副市长在致辞中提到:黄山是“中国的名片、世界的瑰宝”,拥有文化自然“双世遗”和历史文化“双名城”的独特地位。他强调,此次活动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生态文明与传统文化和谐共生的生动窗口”,并期待“以文化为纽带,架起黄山与世界对话的友谊之桥”。

▲“联合国赴华项目——2025中国文化行黄山之旅”开幕式活动现场
联合国赴华语言培训团代表David先生用流利的中文发表了真挚感人的致辞。他首先对主办方及相关单位的精心安排表示了感谢。David激动地表示,自己对黄山神往已久,“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千古名句早已深植于心,能够亲临这座向往已久的“人间仙境”,倍感荣幸。他重申了联合国的一贯立场:“语言是文明的载体,是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David对中国在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肯定与赞赏。他表示:能来到黄山,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并见证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和促进跨文明对话方面所做的卓越努力与取得的显著成就令他倍感欣喜。
仪式见证:协作赋能,荣誉共享
开幕式上,奥林匹克文化促进会会长夏斯均与联合国赴华语言培训团团长何勇共同向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黄山市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联合会颁发了荣誉证书,感谢其在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及社会服务领域的卓越贡献。这一共同颁证环节,生动体现了奥文会与联合国机构在推动文化价值认同方面的紧密协作。
文旅推介:立体诠释双遗之城魅力
为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指示精神,值此联合国项目之机,黄山市文旅局开展专题推介,向联合国代表团全景式展现城市文旅融合创新成果,得到了联合国培训团成员的高度赞誉与热烈反响。精准传递了中国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黄山方案”。

▲联合国培训团成员与非遗传承人交流”徽州漆器“文化

▲联合国培训团成员与徽剧演员合影

▲联合国培训团成员使用”徽州毛笔“书写汉字

▲联合国培训团成员了解”徽州鱼灯“制作工艺

▲非遗传承代表为联合国培训团成员展示”徽墨“
志愿者服务:协同保障彰显专业温度
本次活动志愿者团队由奥文会与黄山市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联合会共同招募培训,其专业素养获各方高度评价:

▲志愿者与联合国培训团成员在西溪南古镇
全流程精细服务:从8月8日嘉宾接站、酒店入住引导,到黄山景区导览、非遗互动翻译,全程提供中英双语支持;

▲志愿者在黄山北站准备接站工作
文化传播桥梁:在宏村、屯溪老街等站点,志愿者深入讲解徽派建筑营造技艺、珠算文化等遗产内涵,助力培训团成员理解“墨香千年的文脉之韵”;

▲志愿者与联合国培训团成员在黄山
应急协同高效:针对山区天气变化、行程微调等突发情况,志愿者团队与奥文会、黄山市社工部驻场负责人实时联动,确保各环节无缝衔接。其“微笑服务、专业解答、主动担当”的工作作风,成为活动顺利推进的关键支撑。
深度体验:触摸徽州文脉与自然奇观
在三天的行程中,联合国培训团成员深入探访了黄山风景区,亲身体验了奇松、怪石、云海的壮丽景观;在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感受了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与古村落智慧;漫步屯溪老街,领略了流动的“清明上河图”所承载的市井文化;并在西溪南古村落,沉浸于绿水青山的生态画卷。这些实地探访使培训团成员对徽州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黄山市在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成就有了直观而深刻的认识。

▲联合国培训团参访屯溪老街,了解“木雕文化”

▲联合国培训团成员练习中国书法
奥文会:体育文化交融助力全球理解
本次“中国文化行走进黄山”活动,正是不同领域(语言、文化、体育)携手促进跨文明对话的成功实践。
奥林匹克文化促进会始终将促进国际理解、推动文明对话视为核心使命。此次与联合国赴华培训项目及黄山市的成功合作,正是奥文会积极协助联合国搭建跨国对话平台、赋能文化交流的生动例证。
未来,奥林匹克文化促进会将持续发挥自身在体育文化领域的全球网络与资源优势,坚定不移地协助联合国及其相关机构,共同设计与搭建更多元、更有效的跨国对话平台。为推动文明互鉴、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服务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持久而独特的中国力量。

免责声明:我会尊重原创作者版权,除我会原创和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将在文章末尾标注作者和来源。文章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删除,非常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