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第14届英国伦敦奥运会火炬

发布日期:2024-09-11 15:32:08   浏览量 :215
发布日期:2024-09-11 15:32:08  
215



历史背景

1948年伦敦奥运会是二战后的首届奥运会,火炬传递象征着和平与希望的重生。

火炬设计

火炬设计简约、古朴,由金属管制成,上方有开放式火焰孔。

材质主要采用不锈钢,确保了火炬在传递过程中的耐用性和稳定性。

火炬身上写有“第14届奥运会伦敦1948”字样,并刻有镂空的奥运五环图案。

火炬传递

传递起点选在希腊奥林匹亚,途经希腊、意大利、瑞士、法国、卢森堡、比利时和英国八个欧洲国家,历时12天,行程3365公里。

传递过程中,使用了三种火炬,包括标准火炬、适用于海上传递的火炬和最后一名火炬手特制的火炬。

特制火炬重达2150克,是迄今为止最重的奥运手持火炬。

火炬燃料含有镁,燃烧效果明亮,即使在阳光明媚时也能清晰看到火焰。

传递主题与特色

传递主题为“和平”,体现了战后人们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

传递过程中,举行了多项体现和平象征意义的活动,如第一位火炬手脱下军装、放下武器传递圣火等。

点火仪式

1948年7月29日,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宣布大会开幕, 火炬传递至伦敦温布利体育场。

英国田径运动员约翰·马克点燃了本届奥运会圣火。

综上所述,1948届奥运会火炬不仅在设计上体现了简约与古朴之美,更在传递过程中深刻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和平与希望。通过跨越多个国家的传递路线和丰富多样的传递方式,火炬成为了连接各国人民友谊与和平的桥梁。

中国•北京奥林匹克文化促进会

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甲2号215办公区

电话:010-68710588

邮编:100061

相关链接
Copyright © XXX Asian Games Organising Committee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4341号 京公网安备:2022024341号
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